广州条友论坛网,南京论坛(品茶),老哥稳全国茶楼,上海龙凤花千坊

第二届“生态文明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国际研讨会暨设计助力乡村建设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6-01作者:信息来源: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工作部署,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林业大学共同举办,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协办的第二届“生态文明引领下乡村振兴”国际研讨会暨设计助力乡村建设青年论坛主会场于5月28日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南京大学承办“乡村产业与新经济”分论坛。


      开幕式上,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鲲,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季辉,荷兰经济部企业局企业欧洲联盟联络官HansKamphuis分别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云华等人就乡村振兴与建设、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生态敏感环境中的自然与城乡系统构建等主题作主旨报告,特别指出乡村振兴应该要依托于生态基建和本土文化发展,追求未来可持续化、高发展化。


      当日下午,主题为“乡村产业与新经济”的论坛分会场于线上举行。分论坛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剑峰发表致辞,他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总体要求,落实南京市委“两落地一融合”政策,促进南京创意休闲农业发展,2018年南京大学牵头以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及其文创平台为基础,与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合作成立了南京大学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推动创意农业资源集聚,推动优秀创意农业人才成长,助推南京休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各嘉宾学者就乡村产业与新经济作演讲,从不同领域、方向和发展前景对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新看法。


演讲嘉宾姓名:潘家恩

演讲嘉宾简介: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副会长、《卢作孚研究》副主编等职。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文化是促进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内生动力,也是当前各地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与盲区。福建省屏南县在县域经济较为滞后和乡村普遍“空心化”的制约下,倡导乡村文化的新价值与新生活方式,以“乡村文创”激活以人为中心的各类要素,将偏远落后的“空心村”逐渐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创村”。基于上述县域经验,本次发言探讨城乡融合过程中“乡村文创”对以人为中心的乡村要素回流的作用,并梳理了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演讲嘉宾姓名:陈静



演讲嘉宾简介: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美国莱斯大学赵氏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美国杜克大学亚非语言文学系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非遗数字化与乡村振兴

近年来各地机构开展了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意识地选取了地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包括文字、影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媒介的数字记录,再以图文、视频、3DARVR等形式再现,以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动用产业的力量,联系到当前的青年消费品,形成产业化。在乡村振兴号召下,文化遗产资源数字活化在乡村文旅中的应用可以进行场景化的设定。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遗产数字化和活化的过程中,更多地针对遗产对象本身,更多的是一种形式的再利用,缺少遗产伴生的地方历史和社会语境。需从数字化的角度认识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地方性和在地性,以及以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地方遗产资源进行差异性辨析


演讲嘉宾姓名:孟凡浩



演讲嘉宾简介:著名建筑设计师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乡愁和城市梦

40年来,中国经历了急速发展期,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不断推进中,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失衡愈发加剧了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中国的城乡关系像是一座“围城”——城市精英向往乡村的田园环境,乡村居民则羡慕城市的生活品质,两个群体间错位的诉求催生出的空间生产成为城乡作用的重要载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单向流动的城乡联系转为双向融合。本次讲座以“乡愁与城市梦”为题,通过多个案例讲述建筑师对城乡联动、建筑赋能等领域的思考


演讲嘉宾姓名:曹崇江


演讲嘉宾简介:

国家中药材加工研发专业中心主任,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教授博导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的加工新理论与基础

随着“十四五”及国家大健康战略的逐步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及特色农产品健康化和高值化快速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突破、融合、重塑、提升”战略支点,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现代化之路,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科技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次讲座以“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的加工新理论与技术”为题,研发多项技术,为推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思路


演讲嘉宾姓名:彭伟


演讲嘉宾简介:常州工学院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传统手工艺再生产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也是悠久的农耕文化与人民生产、生活形态的共同记忆载体。新时代语境下的传统手工艺再生产,不仅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保护、继承与激活,更与挖掘在地文化资源,丰富农村产业结构,修复乡村产业与生活的原真关系,营造生态宜居空间和促进脱贫增收等众多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紧密关联,也因此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也为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手工艺,离不开持续性实践和顺应时代发展的动态更新语境;作为产业再生产的手工艺,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满足和引导受众需求,通过文化和产业两个层面协力实现当代再发展


演讲嘉宾姓名:吴哲


演讲嘉宾简介:

CityLight城市之光及ECMN欧中会展联盟创始人,产业对话者、知识分享家。城市之光传媒公司在荷兰成立于2017年,CityLight发起、管理、执行跨文化产业链项目,通过采访、视频、展会、会议推动中荷、中欧优势产业沟通。ECMN欧中会展联盟在荷兰成立于2019年,是分享欧中会展的平台。合作单位有EEN企业欧洲联盟、荷兰海牙商务局、荷兰RAI会展、德国法兰克福会展、德国科隆会展以及德国汉诺威会展等。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农业科技在欧洲的应用

以人为本,科技为养分,创新为支撑。在世界范围内,对可持续粮食生产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温室设计规范、模拟工具和材料开发的最新发展为可持续性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那么欧洲荷兰这个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国家是怎么向世界输出它的可持续农业优势的?

发言分为3个分支:1)Whyis the Netherlands so advanced in agriculture? 为什么荷兰的农业如此发达?;2)UrbanFarming: Dutch Technology Feeding the City城市农业:荷兰技术养活城市;3)Precisionfarming精耕:向世界传授可持续农业。


演讲嘉宾姓名:殷建强


演讲嘉宾简介: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康养综合体规划设计——以济宁泗水县为例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清华大学乡村工作站建筑人居组深入乡村展开田野调查。本研究以济宁泗水县圣水峪镇旧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村落发展现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等内容,选取“尼山鹿鸣”生态园区展开设计实践。项目规划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产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将康养理念植入乡村改造,提出发展田园农旅康养产业的设计策略。规划方案依据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三大设计原则,结合基地现状,形成“一带、六区、多景点”的空间布局,有机融合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文旅休闲、田园社区与康养项目”为一体的田园康养综合体,有效解决乡村生活与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与经济发展等问题,促进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演讲嘉宾姓名:李杰文


演讲嘉宾简介:南京大学研究生

演讲嘉宾议题概要:广袤天地,大有作为——南京大学建城学院乡村振兴工作营介绍

乡村振兴工作营旨在响应党中央号召,扎根祖国大地,了解乡情民情,为乡村输送高校青年血液。实践团队成员立足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元专业领域特长,深入调研不同村庄村民的需求,围绕村庄特色为村庄提供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历史文化特色挖掘与保护等多方面的服务工作。工作营的事迹获“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报道三十余次,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青年力量。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化处副处长汪婧在点评提到,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涉及文化、科技、设计、资源、赋能等方面,都可看出青年才俊对于乡村都有独特的情怀。南京是六朝古都,六山一水三分田,近年来在模式探索上,开展了都市农园等模式,从2018年联合南京大学创意农业研究院打造平台,为南京的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以新模式解决大问题,为南京在解决乡村问题上提供了许多思路,新科技推动大发展。在今后的道路中,应整合农业、科技、艺术文化,聚集力量,整合优质资源,搭建优质平台。


        此次国际研讨会旨在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拓展多学科研究视角,广泛开展跨学科的互动交流,展现当代专家学者和广大青年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学术成果和担当精神,为解决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道,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


会昌县uvp974| 中西区e2r935| 郯城县rgg489| 灵石县2ur549| 兰溪市we2684| 贵定县qwn985| 闵行区q3c287| 历史hmw497| 桐城市p3q414| 肇东市uff318| 灵宝市3qa61| 朔州市iy1429| 崇文区fi1665| 遵义市igl517| 井研县w1g592| 山东省ynu592| 龙井市2hg576